“吃不饱”+“难度升级”,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危废未来出路在何方?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2-12-25
继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三大工业革命之后,全球工业迅猛发展,同时伴随工业发展产生的工业废物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叠加绿色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水泥窑协同处置作为固废和危废处置的重要补充手段获得了大量青睐,但近期却出现了企业“吃不饱”和处理难度升级的情况,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未来之路该何去何从?
“吃不饱”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
“受多重因素影响,从去年开始协同处置危废的水泥企业普遍感觉‘吃不饱’。” 浙江红狮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春萍在与中国水泥网交流中表示。
据了解,受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数量快速增加、严禁跨省运输危废物相关规定出台、危险废物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多省协同处置危废的水泥企业今年接收危废数量不足往年同期的一半,企业呈现“吃不饱”的状态。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呈爆发式增长。近年来,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升级,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加入到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建设行列。
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15年以前,我国水泥企业中仅有16家获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但截至2022年8月底,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含生活垃圾、污泥、污染土等)达1400万吨/年,共涉及227条水泥熟料生产线。除西藏外,国内其余省份均已具备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能力。
多省市出台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管理规定和要求,转入地跨省接收政策日益趋严。自2017年以来,新疆、安徽、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海南、贵州、福建、宁夏等接收地先后发布政策,禁止将省外危险废物转移至本省贮存、焚烧或填埋,并严格控制省外危险废物转移至本省进行资源化利用。
此外,随着化工等企业近年来的技术改造,其产生的危废数量也在逐年下降。种种因素影响下,企业协同处置能力大于产废能力,便出现了“吃不饱”的情况。
危废种类复杂性增加,企业处理难度升级
“今年,企业接收的危废中含有高硫高氯高镉的物料占比达到30%以上,危废种类复杂性的增加,使得企业处理难度也在不断升级。” 李春萍表示。
近年来,我国对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要求愈发严格。2018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调查、评估重点工业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情况,提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
事实上,目前对危险废物的常见处理方式分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金属回收、燃料利用、油脂再生等途径;无害化处置则是通过专业焚烧、填埋、水泥窑焚烧等方式。但随着危险废物的复杂性增加,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危废的难度也进一步升级。